关于银元环彩的辨别讨论

sagit
发布于 2022-08-18 22:32
作者:海棠之光
来源:群内聊天记录
起因是因为贴吧的一个帖子:

平时很少发这种鉴别真假彩的文字,自觉水平低下胡言乱语怕误人子弟,最近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倒是有了些心得发来分享给大家。
一般购买的时候看见这种中间白一圈黑的彩八成是假彩。
具体看的话就是看钱币的图案细节处,和帖子里的一样。这种币它的细节处一般都是没有包浆的,没有流通产生的一些油泥附着物,但是钱币表面并没有原光。所以说他既不是未流通也不是流通原味。
自相矛盾的包浆状态注定它不正常。

龙脸、龙鳞这种细节凹陷处,经过流通的应该是有油泥形成的附着物包浆,不应该是这张白的,直接看到底板。
这里的底板非常干净,基本没有附着物包浆,但是币面也没有转光,从这里可以推断它洗过。
一般的银币,不管流通时间多久,只要有人用过稍微盘那么几小时,就会产生油泥附着物,会填充在币面图案的凹陷细节里。(这个我亲自盘过一个小银毫 很快就有附着物了)
而且即便是MS底板的机制币,只要流通过细节处必然有一些残留,更不用说图上这种xf、au底板的币了,显然是动过包浆。
再者就是看币面细节了。还拿这个湖北举例子,字面包浆下有浅浅划丝。我们都知道划丝在机制币,流通过程中是不可避免出现的存在。但是在这枚湖北当中的划丝就出现的不应该了。假设这枚湖北是未流通币,拆出来之后就一直放置形成环彩,那么钱币的放置时间必然是十分的漫长。不然也不会形成这么厚重的环彩。但是在漫长的氧化过程中钱币表面的流通痕迹,多多少少都会被氧化包浆覆盖,但是这枚币字面划丝非常明显。

这种划丝并不是划痕,也属于流通痕迹但并不严重,是可以被氧化层覆盖住的。
这枚币的包浆这么厚重,但划丝没有被覆盖就很可疑了。由此可见它的厚重环彩并非自然氧化形成,至少氧化时间并不长。
而且也间接证明了它不是未流通币,是属于流通币的范畴。既然是流通币就和我上面说的细节附着物对应上了,有流通痕迹但是细节凹陷处又不存在附着物。因此推测这枚币的包浆大概率是清洗过的。
举个典型例子,这种就属于是真环彩:

长期氧化形成的五颜六色的氧化包浆。
银币氧化彩颜色变化过程可以分为:黄、橙、红、紫、蓝(绿)这五个阶段。最初的氧化彩都是黄色或者橙色。
牛皮纸养出来就是金黄色。一般的原卷币用来包裹钱币的纸都是牛皮纸,所以现在都用牛皮纸袋养包浆。
实不相瞒,这个色彩变幻,是我用牛皮纸养包浆养出来的记录。从最初的黄色变深橙色再变深紫色,然后蓝色或者绿色。
具体颜色大概就是这样,有的受环境影响,或者钱币自身银含量以及其他金属物质含量不同,呈现出来略有差异。
我上面说环彩币的底板一定要未流通,但并不是说未流通币的环彩一定是真彩。这个就需要看包浆颜色来断定了。一般卷拆币的彩只局限在边缘一点点,不会像这个湖北这样延伸这么多,更不会包浆这么厚重。



这枚就是卷拆标准器。
可以看见只有边缘一点点的氧化痕迹,甚至连边齿都没有明显的氧化。
说这些仅供大家参考吧,都是个人观点不一定百分百准确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结合自己判断。买币的时候留个心眼,别为假彩交学费就行了。
全部评论(0)